发布日期:2024-08-25 浏览:
温大“美育乡村·山水诗韵”实践队:星空下开起“乡村音乐会”,以美育研学助力乡村振兴
夜幕星空伴虫鸣,音随心动乐无边。日前,一场以“诗性栖居,艺术乡建”为名的乡村音乐会在永嘉县鹤盛镇鹤阳村举行。本土的“宽阔乐队”、温州大学山水诗韵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和村民们围坐一圈,在星光璀璨的夜晚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音乐与乡村的完美融合。乡村民谣的淳朴、交响乐的震撼、音符的流淌……每一首都动人心弦,快乐爆表。
据悉,温州大学“美育乡村·山水诗韵”实践队近日来到风光旖旎的楠溪江中游鹤阳村,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体验、艺术乡建等形式,探寻鹤阳村文化传承与特色开发之路,以校地合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在鹤阳村文化特派员黄建峰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们沿着谢公亭-水电站-兰玉亭-环翠书院-红枫古道-番薯枣非遗工厂的路线,结合鹤阳村的特色找寻研学课程生长点。昔日繁华的“鹤阳八景”如今大都已褪去往日的光辉,留下的只是斑驳的痕迹和岁月的沧桑。“我们认为,可以在原来的‘鹤阳八景’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鹤阳的发展状况打造‘鹤阳新八景’,赋予古村落新的生命力,助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践队成员张瑜表示。
番薯削皮、清洗、切条、蒸煮、烘烤、打包装货……移步当地特色的番薯枣工坊,实践队成员了解到,这一工坊通过探索“党建+共富工坊”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践队成员晏宛婷认为,这一工坊不仅传承和弘扬了永嘉传统美食手工艺,还有效推动周边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再造“共富细胞”。
此番来到鹤阳村,不仅是对传统村落文化底蕴的深入探索,更是大学生将美育理念融入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实践队将立足当地丰富的文旅资源,推进“研学+文化”“旅游+教育”融合发展,推出系列美育实践活动,不断擦亮鹤阳村“艺术乡建”的新业态品牌,推动研学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温大建筑工程学院“古建巡礼”暑期社会实践队:守护乡村的“独家记忆”
7月11日,绿意繁盛的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芙蓉古村迎来了一群年轻的守护者,他们的到来让这座有着“中国乡土文化的史书库”“中国建筑历史的博物馆”美誉的千年古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支队伍便是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古建巡礼”暑期社会实践队。作为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队,自2015年组建以来,“古建巡礼”暑期社会实践队便将守护古建筑的信念镌刻到思想中、渗透到行动中。九年间,队员们走出校园,先后赴永嘉楠溪江畔、泰顺泗溪、苍南矾山古镇、瓯海梧田老街、瑞安曹村东岙文化礼堂等多地探寻古建筑。在寻访古建踪迹、鉴赏时光纹理的过程中,队员们时常感叹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更被古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智慧所折服,也愈发坚定了守护古建筑的信心和决心。
“守护古建,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粹。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祖先留下的文化宝藏。”此次在对楠溪江芙蓉古村的探访中,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古建巡礼”实践团队对村落中的古建筑进行实地测绘,全面精准掌握古建筑的数据情况。同时,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所学专业充分融入实地,他们以建筑学专业为主,以其他专业为辅,经过多番研究,终于探索出了一种古村落保护与修缮新方式、发展新模式--3D混凝土打印智能建造技术。队员们在美丽的楠溪江畔,通过数据分析、古建筑再设计构建数字化古建筑模型,运用这种新技术,现场还原、建造楠溪江古建筑的构件,千年古建筑瞬间绽放出崭新的魅力。
在对芙蓉古村的探访中,实践队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古建筑保护工作的现状。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市场出现劳动力短缺等现象,楠溪江等地的古建筑保护与修缮成本不断提高,工作进展举步维艰。这让大家意识到了守护古建筑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于是,在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结合实际,潜心研究更为高效、智慧化的古建筑修复新手段。希望因此突破古建筑保护和修缮上的困境。
“3D混凝土打印智能建造技术可以提高古建筑修缮效率和建筑质量,同时,大大降低建造成本,降低修缮资金上的困难。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具体实践,积极探索和推广3D打印智能建造技术,让古建筑保护更加高效、智能、便捷,以实际行动助力温州楠溪江地区更好发展。”一位队员说道,“希望通过努力,加强社会大众的古建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认识古建筑,一起守护古建筑,不要让祖先留下的宝物成为历史的绝唱。”
为了更好传播古建保护相关知识,“古建巡礼”实践团队还开展了古建保护主体专题宣讲活动,队员们向往来的乡民和游客们娓娓道来古建所展现的时光之美,徐徐揭开古建筑的神秘面纱,鼓励号召更多人为保护古建筑献策聚力。
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古建巡礼”暑期社会实践队将持续利用智慧化手段,在乡村古建筑保护的征途中探索前进,守护好乡村“独家记忆”,为古建焕发新生不遗余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
温大“籽籽同心”实践队:足迹踏遍新疆、西藏等八地,唱响民族共富“青年之歌”
正是盛夏,来自温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维吾尔族学生唐努尔·塔伊尔可没有闲着。她在美丽的家乡新疆喀什拜访了近20位老人,同他们话家长里短,聊老年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听他们讲述时代变迁下祖国边疆地区的沧海桑田、波澜壮阔。
原来,唐努尔是温州大学“籽籽同心”少数民族社会实践队的一员,这是该校“石榴花开”民族工作室指导下的一支以少数民族同学为主的社会实践队。团队成员涵盖维吾尔族、藏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等民族。自7月起,实践队以“共同富裕视角下少数民族老人的‘再社会化’”为研究主题,实地调研新疆、西藏8个地区,深度访谈约300名少数民族老人,发放1000余份问卷,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笔端书写民族声音。
选择“少数民族老人‘再社会化’作为调研主题,是同学们深思熟虑的结果。“少数民族老人更加通晓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他们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建设的参与者,还是时代变迁下历史的见证者。”实践队队长、藏族女孩扎西央宗告诉我们,与老年人群体面对面交流,同学们可以从民族视野和地域特色来感悟“共同富裕”背景下个体的、民族的蜕变和成长。
与此同时,随着民族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老人的生活节奏、经济状况、身心状态、社会交往等也随之发生改变,他们在原来“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这就是“再社会化”过程。“我们更希望去了解的是,少数民族老人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改变?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又希望得到什么帮助?”扎央说。
据悉,“籽籽同心”实践队采访到的少数民族老人身份多样。有曾在机关单位工作的藏族女性,唱响乡村振兴之歌的高原牧民,也有传承维吾尔族歌谣的文化工作者……他们亲历百丈巨桥直跨江海、千顷黄沙变绿州、万里高铁穿越山岭……同时,他们也因为人工智能时代“数字鸿沟”的存在感到迷茫,因为社交圈子的狭窄感到孤独和寂寞。那些娓娓道来的人生故事,不仅仅是个人叙事,还是共同富裕的历史演变和民族地区发展交织下的时代叙事。
“我们希望用初心和热爱踏遍山河四海,只为聆听最鲜活的生命细节,挖掘最真实的共富故事。”截至目前,“籽籽同心”实践队累计访谈约1200分钟,形成初始录音材料超1000分钟、初始视频材料931分钟、初始一手照片材料192张,计划后期整理形成约10万字的人物访谈录。与此同时,同学们还将依据问卷数据和访谈结果,撰写形成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总结梳理少数民族老人的“再社会化”现状,并提出优化路径。
温大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益行暑期社会实践队:文创助残,共筑梦想
近日,温州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益行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驱车前往位于龙湾区青苗残疾人之家。当天,他们给学员们带来了一堂充满爱心、温暖和创造力的手工课,同时也约好了下一次的见面。其实,这不是他们第一次来到残疾人之家授课,在此之前,包括瓯海区南白象残疾人之家,鹿城区南郊残疾人之家等多地残疾人之家,都已与“温州大学益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建立了类似的合作关系。
“益行暑期社会实践队”缘起“温州大学单脚鞋银行”——致力于为单脚残障人士提供免费鞋子,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以“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为宗旨,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今年,实践队以“益起向未来”为主题,聚焦残障人士的就业和生活困境,通过“文创助残”的创新模式,为残障人士搭建艺术创作的平台,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就业发展。残障人士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面临着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多方面的挑战。他们可能因为残障而感到被边缘化,面临就业困难等问题。实践队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力量,搭建残疾人梦想与就业的桥梁,推动残疾人小康进程。
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益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制作了详细的计划。首先,在校园内招募有着公益热忱的实践队队员以确保教学质量。队员们经过调研后,设计出适合残障人士的手工课程。在不断地改进优化后,队员们带着课程走进残疾人之家,教授他们制作流沙画、丝网花、串珠、超轻黏土、扭扭棒、不织布等文创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志,扶贫必扶智”,所以他们的课程十分注重个性化,鼓励残障人士发挥自身特长,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作品。实践队也将将组织文创联名义卖活动,将残障人士制作的文创产品进行义卖,所得资金将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文创助残”项目,呼吁社会关注和支持残障人士,扩大项目社会影响力。
项目成立至今,“益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已在瓯海区、鹿城区、龙湾区等地的主要残疾人之家走访并进行手工教学实践,并且已经与多地残疾人之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二十余次手工教学活动,服务千余人次。在一次次实践中,队员们看到了残障人士在艺术创作中取得显著进步,自信心也得到提升。他们期望文创联名义卖活动能取得圆满成功,为残障人士带来一定经济收益。不仅如此,该项目也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未来,“益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将继续秉承“做有地方特色、有温度的志愿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送去关爱与温暖,让爱与创意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传递与绽放。
相关链接:https://wdapp.wzrb.com.cn/app_pub/xw/jy/202407/t20240716_499553.html?docId=499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