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5-21 浏览:
千年寥廓,始因一斗悬城。相传,东晋郭璞建城时,依据地理与天象布局,为永嘉郡城建造定下了规制蓝图,更是奠定了温州独特的斗城格局肌理,赋予这座城市丰满的灵魂和深厚的文化。上周末,温州日报小记者俱乐部邀请温州大学老师梁一粟带领温州日报小记者来到旧城西北隅的瓯江之滨,登临郭公山,跟随郭璞的脚步寻山访“友”,了解温州的“前世今生”。
如果你是郭璞,会如何建城?
在介绍完相关背景后,梁一粟老师抛出了一个让小记者们眼前一亮的问题:如果你是郭璞,会如何建城?会考虑哪些因素?
听闻此题,小记者们立即化身一位位“小郭璞”,各样有趣有料有深度的回答层出不穷。
“得考虑土质,不然房子建在上面容易塌……”、“老百姓用水要方便,道路规划要合理……”、“我觉得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要具备防御功能……”
听完小记者们的答案之后,梁一粟老师总结了两点。首先,“不建瓯北建瓯南”。原来,江北“土轻”,即瓯江北岸的土壤为流水冲刷沉积下来的涂泥,土壤比重偏轻,含水率高,承载力低,而南岸的土壤则是山区冲刷沉积的沙砾土,承载力比江北要强。
其次,“山包城”,即依山势而建。有山的保护,可抵御外敌入侵,保平安。一千多年来,永嘉郡城历经无数次兵戈灾变,城府依然,民亦无恙。
因此,在郭公山顶的郭璞为永嘉郡城建造定下“连九斗之山、通五行之水、凿二十八宿井”的规制蓝图。状如北斗,故名斗城,内侧联络海坛、华盖、积谷、松台、郭公山如斗魁,而华盖山锁斗口;外则接巽山、黄土、仁王山、灵官如斗柄,而灵官又为辅星。
如今这九座山中尚存七座,黄土、仁王两座已消失在岁月涤荡中。
如果你生活在温州古城,城内布局了解吗?
解读完温州城的建城理念,小记者们沿着温州古城地图围成一圈,梁一粟老师开始解读古城地图:温州古城水网交错,有着无数条四通八达的小河,并有28口井,确保城内居民吃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形成了“东庙、西居、南市、北埠、中子城”的郡城功能性布局……
知晓古城布局后,现场玩起了竞赛游戏:找古代地名。这是个拼眼速与脚速的游戏,老师说出地名后,小记者需踩准相应地名。
瑞安门、永宁门、打绳巷……在熟悉的地名中,梁老师讲起来一段段历史,一个个古代老百姓的生活片段。
“啥?瑞安门就是现在的大南门啊!”、“原来永宁门就是现在的小南门啊”……在一次次恍然大悟的惊呼中,小记者们对温州古城的印象更加深刻。
为了让小记者们更加了解温州的历史,梁一粟老师利用郭公山台阶上记录温州史的文字,设计了一个“拾级寻史”的游戏。随着小记者们的拾级而上,温州“前世今生”的这幅画卷次第展现在他们眼前。
如果千年前登临郭公山,会看到怎样的江景?
“拾级寻史”游戏结束后,小记者们围坐在了郭公山山顶的。富览亭是温州三大名古亭,建于宋代。另两座是华盖山的大观亭、积谷山的留云亭。
伴随着“江流有声”,小记者们在富览亭中大声朗诵古诗《冬日登富览亭》、《郭公山》。在梁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下,小记者们好似坐上了“时光机”,回到了千年前的瓯江畔,看古人看过的江景,吹着吹过古人的江风,好不惬意。
“当我们站在郭公山上,俯瞰着这座美丽的城市,不禁为郭璞的智慧与勇气所感动。他的故事将永远镌刻在温州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小记者祝睿哲说,
“以前爸爸妈妈经常带我从这前面经过,我一直不知道这是一座山,也不知道郭璞在温州的历史地位如此之高。”小记者陈奕骁说,这次文化根脉研学活动,不仅对温州的“前世今生”有一个全新了解,同时“认识”了郭璞先生,并对老先生多了一份崇拜之情。
小记者梅凌晗说,不仅在进行郭公山建城溯源阶梯竞赛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在学到到关于郭公山的多首古诗词《冬日登富览亭》,整场研学活动让她意犹未尽。
相关链接:https://wdapp.wzrb.com.cn/app_pub/xw/jy/202405/t20240521_487228.html?docId=48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