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亿体育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思政 > 专题教育 > 正文
组织机构
党务知识
党建公开
党建动态
学习专栏
专题教育

党建思政

遵循“课程思政”教学规律

发布日期:2018-07-06 浏览:

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全方位改革设计、全过程引导推进,实现了“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

  学校的“课程思政”工作,是党委领导下、举全校之力的顶层构建。同时我们认识到,在“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中,需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挖掘有效路径和载体。

  具体到操作层面,强化“课程思政”的学术研究和效果评价,是建立育人长效机制的关键举措。

  一是强化教学策略的引领。学校明确要求专业课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中,特别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注重“术”“道”相结合,系统设计德育递进路径,并固化于教学大纲中。

  二是调整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将课程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人文素质、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特别在课程评价体系、教师课堂竞赛的评分标准中设置人文内涵评价指标,系统地引导教师挖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点,也细化了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量。

  三是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学校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体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设想,专门设立“专业课程德育实践”重点建设项目,丰富专业教师优化“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3年来建设课程已达到66门。

  此外,“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要依托一系列体制机制的配套保障。

  一是借力实践平台。学校将实践环节作为德育融合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三学期制的优势,每年设置10周的实践环节开展“服务性学习”。

  二是关注师资发展。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在“文化引领”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学习、对话、实践与反思”的培训模式,从素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视角,将育人要求和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专业教师的话语体系。

  三是加强协同育人。学校通过教务、学工一体化管理路径,推行“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将专业课教师、临床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及社会资源打造成“育人共同体”。(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曹锡康)


返回顶部
返回上页